English

素质教育渴求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1998-07-2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常听人们说,素质教育像天边的彩云,绚丽多姿却可望而不可即。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为何收效甚微———

比七月的天气更酷热的,莫过于孩子们的升学竞争了。尽管不少地方采取了诸多措施淡化这种竞争,其热度仍有增无减。记者在乌鲁木齐市看到,孩子放暑假了,紧张的心弦刚松弛下来,众多家长又忙碌起来。为了能让孩子上重点高中,他们竭尽心力,四处奔波,于是乎择校生、收费生、插班生、复读生应运而生。在不少地方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应试教育”的魔棒不仅仍然搅动着学校,而且也搅动着社会。

据报道,西宁市某中学初二的5名女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佳而集体轻生。类似的事件在全国并非绝无仅有。国家重点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的专家,对东北76所学校的万名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发现: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应试教育”结出的苦果触目惊心。然而,众多学校的校长、教师在痛苦的自省中也有难言的苦衷:社会仍以升学率的高低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升学率像脱不掉的“紧箍咒”紧紧地套在学校和教师头上。山东省临沂一中是较早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之一,作出过许多积极的探索,吸引全国众多中学校长前来取经,但是去年高考升学率稍微有点下降,就立即招来社会上的诸多指责。新疆建筑总公司子弟学校校长李德试对记者无奈地说:“如果不抓升学率,人家就会认为教学质量不高,从而会影响到声誉和生源。”

望子成龙的欲望,使众多家长对孩子的分数看得特别重,大都把孩子考上大学作为奋斗目标。他们对孩子的爱可谓无微不至,但对其生理、个性、情感、特长的变化很少考虑。新疆实验中学的一位学生说:“回到家,父母从不让看电视、听音乐、做游戏,想做的事情一点也不让做,只得关在房子里苦苦读书,这令人窒息的感觉,真使我想到死。”新疆大学副教授谢静谈及此焦虑之情溢于言表,她说:“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陷入误区,认为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据调查,有30%的学生觉得自己想做的事家长不让做,有36%的学生不愿学父母为其安排的内容(钢琴、计算机、美术、舞蹈、书法等),5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生活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

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一样,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尚未形成,学校内部改革必然会面临来自社会的极大挑战。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李伯森说,从理论上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淡化分数的压力是可以的,但在具体操作时就落实不下去了。不少地方的管理部门,仍每年给各学校下达高考升学指标,规定上限与下限,升学率下降,校长会坐不住了,校外的一些指责也会随之而来。新疆社科院专家石来宗说,整个社会的人才市场尚不成熟,也是造成实施素质教育难的原因。干部的任命与选拔、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与晋升、工人的定级与升级,大多以学历、文凭为基本标准,重实际能力、重素质的分量少。获得大学文凭的选择职业的空间就大,众多职业中专毕业生寻找就业门路难,致使有的职业中专办不下去,只得改为普通高中。这造成的恶果必然是,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

常听人们说,素质教育像天边的彩云,绚丽多姿却可望而不可即。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为何收效甚微?专家们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全社会的参与。各级政府应是素质教育的积极推动者,逐步培育起科学、规范的人才市场,让各类人才以各自的特长在平等竞争中找到恰当的位置,规划与构筑宏观教育结构,适当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拓宽基础教育后的继续深造的渠道,建立起政策导向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引导全社会转变人才观、就业观,营造不唯学历,重实际能力,重全面素质的社会风气。学校也不要坐等“大环境”形成后再行动,要真正解决好为什么办学,怎样办学和培养什么样人的大问题,从教育思想、办学体制、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方面尽快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